專業教師背景

服務項目

珠寶專業課程

珠寶專業常識

新發明之課程

珠寶二十五問

活動看板

活動照片

GIA校友會活動

2007GIA校友會活動

2017 活動花絮
2018 活動花絮

留言暨討論區

回到首頁

 

珠寶專業常識

             翡翠硬玉鑑定之我知我見

作者:魏 思 凱

對中國人而言,玉石是生活的一部份,也是文化特質的表徵,不論是明朝以前對白玉 ( 軟玉 ) 的悠久傳統尊崇,或是明以後對漸次傳入翡翠 ( 硬玉 ) 新品的偏愛,兩者都充滿了神秘和尊貴,多少的帝王權貴和達官顯要,甚至於市井小民都以擁有玉石為傲。

2007 年GIA美國寶石學院台灣校友會的夏季研討會,為了把這個玉石文化再次介紹給業界,特地邀請了對翡翠玉石研究的非常專精,著作與經驗非常豐富的兩位翡翠達人 — 歐陽秋眉教授和莫偉基院長 ---- 到台灣跟業界演講最新的翡翠訊息。

從這次的研習會上我們可以看到業界的參與和反應都相當熱烈,可見玉石文化不因時、地的轉換有所消長,而是對玉石的認識多寡會影響市場的興衰,有鑑於此,特地整理一下平日的筆記心得與各位討教。

美國寶石學院的鑽石鑑定,早就確立了一套鑑定的準則,在全世界的珠寶市場上,備受肯定與推崇。有色寶石方面,美國寶石學院雖然在研究工作上是世界翹楚,但在分類及分級 (grading) 工作上便碰到許多技術上瓶頸和文化觀點差異的問題,而無法訂定一套客觀的鑑定準則,尤其是在玉石方面更是無法插手突破。

翡翠硬玉的結構和成份非常複雜,令鑑定、分類與分級異常困擾,單從顏色的分級和不客觀的描述來講,就造成很多價位上的爭議,更遑論玉石的結構、品質條件和命名的界限呢!所以至今,美國、香港或是中國大陸的寶石界,仍然無法確立一套大家都能認同的鑑定準則和分級標準,因此留下了一些空白而有很大彈性的研究探討空間。

在中國人的區域,翡翠玉石和鑽石幾乎處於同等喜愛地位,但是因為翡翠硬玉的鑑定和分級準則不似鑽石明確和普遍,也就讓許多年輕的一輩捨玉石而趨鑽石。

這種現象更加嚴重的是;在 1980 年代,香港的玉石商人將翡翠硬玉作了漂白上膠 (bleached jadeite 俗稱 B 貨 ) 、染色 ( dyed jadeite 俗稱 C 貨 ) 和漂白加上染色 ( 俗稱 B+C) 等處理後,導致玉石市場陷入了空前的混亂,消費者失去信心,翡翠價格開始下跌。為了要進一步地瞭解硬玉處理的困擾,於是,各實驗室和鑑定所對翡翠玉石的研究探討更加積極、科學和多元化。

相信業者對於以上這些硬玉處理的名稱早就耳熟能詳了!但是市場上的客觀定義與認知仍然分歧,主要是歸根於缺少一個嚴謹的市場自律機制和消費者訊息教導,進而使得一些投機的商人,常依個人購進的商品,為取得對自己較有利的鑑定證書作為背書工具,來模糊產品,矇混客戶,因而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傷害珠寶市場之現象。

玉,( JADE )可分為軟玉、( NEPHRITE )與硬玉、( JADEITE )兩大種類;在此僅對翡翠硬玉方面做個概略性的探討──

一、市場上翡翠的品種 :

硬玉是多晶集合體,主要成份是鈉鋁矽(硅)酸?。由於它是多晶的礦物質,所以鈉鋁矽酸鹽的含量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置換都導致它有不同的成員出現;像晶質緻密,漂亮均勻的硬玉,深色油青和墨翠的綠輝石,乾青種的鈉鉻輝石,它們的化學成分、結構組織,折射率、吸收光譜、比重、硬度、 ..... 等都有些微或極大差異。但是,對於較外行的人而言,則很容易「指鹿為馬」了,稱它們都是翡翠硬玉。

二、翡翠處理的分類 :

1 、『 A 貨』翡翠硬玉 :意指天然硬玉,切割雕琢後,稍加以上臘處理但未破壞其晶體構造者。

2 、『 B 貨』翡翠硬玉 :意指以天然硬玉,經由浸酸處理。包括有機酸、鹽酸、硝酸等等酸劑處理 ( 一般香港的業者常會說自己的玉石是用酸梅汁處理,因此是天然的 ) 。類似這些處理就是筆者在此想與大家一同探討的主要項目。

a 、硬玉何以要浸酸處理呢? 因為硬玉是多晶質礦物,為大自然的產品,難免多多少少會有其他不雅觀或是不具賣相的物質存在,例如鐵的氧化物等,會使得有些玉石看來不「玉潔冰清」。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香港的玉石商人在 1980 年代發明了浸酸處理加上環氧樹脂 (Epoxy) 修飾的方法,而形成了現在市場上的所謂的 B 貨硬玉。本來若單純的使用酸梅汁浸泡,的確可將玉石外部之鐵氧化物所造成的黃色 ( 玉的次生色 ) 去除, 但是為了更深層的雜質,勢必浸泡較長的時間,或是用更強力的酸性劑量,於是鏽色和雜質解決了,同時也將玉石的部分結構破壞 ;也就是說鐵元素被去除時,硬玉當中之碳酸鈣也會同時被去除了,此時的硬玉好比得了骨骼疏鬆症一般。因此,聰明的商人便將環氧樹脂充填進入疏鬆的空隙,而增加硬玉本身的透明度和堅固性。剛處理過的硬玉的確很漂亮,但是時間與環境的改變,玉石中的環氧樹脂老化乾燥,便產生了蜘蛛網狀的龜裂現象,於是酸處理的敗壞現象就逐漸出現。這種處理可以透過螢光燈的長波,看出膠的螢光反應。更進一步,鑑定機構若使用紅外線光譜儀檢驗,環氧樹脂的波峰會在光譜上出現,讓處理的現象難以遁形。

b 、比較弔詭的是 ,有些硬玉只經過浸酸處理,雖然也嚴重的破壞了晶體的構造,但並未再作膠的充填,若未經過顯微檢查,的確造成有些鑑定機構仍然視之為 天然翡翠 A 貨硬玉 ;甚至於用光譜儀沒檢查出有填充物,而判斷它為天然未處理的翡翠硬玉。此等爭議時而有之。依筆者個人就會將之歸類為酸處理 ( 已破壞結構 ) 之類。這個問題來自鑑定師的不同看法,而造成消費者的遺憾,這就是為什麼業界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統一機制和規範的原因所在。

3 、『 C 貨』翡翠硬玉 :意指天然硬玉,經過高溫加熱將所要染色的硬玉加以處理,一般比較會運用在綠色硬玉上。但是,紫色與黃色也經常可以看見。綠色染色硬玉在光譜儀中可見 650nm 的吸收帶。它是較不能曝露在強光或熱源之下太久,否則顏色很快便會褪色。

4 、『 B+C 貨』翡翠硬玉 :顧名思義,也就是 B 貨與 C 貨的組成。此等玉石的價格當然是屬於較低檔的了!

在我鑑定的過程中,最令我感到遺憾的是一些投機業者,不肯誠實地對他們所銷售出來的翡翠玉石做事實說明,也就是說;在他們銷售時,並未真正肯定地告知消費者所購買的硬玉是否為「 A 貨」(未破壞玉石晶體構造的處理)。當然,這種問題這有兩種可能,其一是賣方並不清楚自己的商品是否經過處理,因為他只信賴它的源頭,或是專業知識不足,無法自己判斷。其二,是明知故犯;業者根據 消費者肯付的有限價錢,讓她完成一個幾乎不可能的夢想,於是形成了「究竟是該說清楚或是不說清楚」的困擾。

珠寶鑑定師是最後一道防線,自然必須秉持專業的精神,以正確,公正且不受利誘的態度去証明所鑑定出的結果,而不是一味地跟隨市場某些壓力和要求而傷害自己的專業,毀損市場的功能和消費者的信心。這個問題不但是屬於道德層面,也是市場生態的一部份。

在鑑定的過程中,說出事實經常是一件非常技巧的工作,由於不願看到對方失望的神情,又要堅持自己的立場,總會掉入「天人交戰」的瞬間猶疑。最後,必須用堅定而且專業的口氣,告訴對方是天然翡翠硬玉( A 貨)或是經過處理的翡翠。 我常想,既然要成為一個好的鑑定師,除非自己學不專精,或故意放水,要不,追求事實才是鑑定師的基本要件吧!

透過八月的活動,個人著實期待大家能將翡翠玉石的故作神秘分得更清楚,把一些非科學根據的傳說,或是添油加醋的推銷手法加以揭穿,如此才能將我們誠惶誠恐辛苦經營的市場和信心再度活躍起來, 讓消費者知道市場的名言”出什麼價碼就得到什麼貨色”(you paid what you got)。